回到主页

留学内卷日趋严重,家长们如何避免教育上的误区,助力孩子申请?

最近接待了一些高一的家长,感觉很多家长都特别焦虑,尤其是妈妈。这种焦虑一方面来自于孩子进入高中以后,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学习负担加重,看到别人家孩子那么优秀,自家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另一方面源自于现在留学申请相关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帮孩子规划。一方面是困惑,一方面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这样的压力下,焦虑就产生了。

家长的焦虑会波及到孩子,而且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焦虑。就这个问题,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高一家长如何避免一些教育上的误区,通过合理的引导来助力孩子的申请。

第一个误区就是盲目比较。每个孩子的天资和成长速度不同。有的孩子就是晚熟或者有些短板,这样的家长要有大局观,看得远一点。上周我们有个本科刚毕业的老学员回来看望我们,他高中是南京一个很普通的普高,几乎没有出国的学生。因为语言成绩始终考不出来,最后去了一所排名不高的美本。结果这次回来,他告诉我们他3年半就提前读完了本科,研究生自己申请的,目前已经拿到了康奈尔、北卡、乔治城等名校的城市规划硕士项目录取。出乎我们意外的是,他对他所在的大学本科赞不绝口。即便排名不高,但是教授、adviser和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很nice,申请时他拿到了6封教授推荐信。他觉得本科阶段自己才开始真正明确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要求进步并克服种种困难。反观有些孩子,可能高中阶段很优秀,到了排名很高的大学,因为压力太大,读不下去的例子也是每年都有的。

因此,家长要做的首先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从申请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总有某一方面或者是某几个方面,比别的学生优秀一些(比如智力、语言能力、领导力、沟通交流能力、创造力、甚至情商方面等),只要能找到孩子的能力长板、未来潜能所在,把他的长板拉长,短板尽量弥补,最终结果也不会太差。如果非要逼他把自己的短板做到别人的长板一样长,那必然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有可能适得其反,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今年我们托福101,ED2录取到波士顿大学的学生,她就是托福考不出高分。她妈妈当然也急,但是尽量克制自己,保持轻松的心态,默默关注,不给处在忙碌的申请季中的孩子制造焦虑,相信孩子并肯定孩子的自我努力,其他的交给专业的老师们,认真听取我们的各项建议,最后EA申请的5所学校全部收到了offer,对冲刺ED2的梦校也更加自信,最终收获了梦校的录取。

所以家长们在孩子的申请和规划上,千万不要眼红于“别人家孩子”的成绩,也不要多么鸡血的一门心思要求孩子进名校或是参加竞赛拿大奖,要认识到,大学申请只是一个进入门槛的过程,真正的游戏,在录取之后才开始。

第二个误区过度参与。面对留学申请这个自己之前非常不熟悉的领域,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跑了无数的留学机构了解了不同的规划、说法、建议,发现又要考托福、SAT/ACT、AP…还要参加各种竞赛、夏校、活动、科研…然后每家机构老师说的又都不同,有的跟你说要参加一些学术竞赛,于是家长一股脑给孩子报名了很多竞赛;有的又说不要搞竞赛,要搞个人特色项目,于是家长又要绞尽脑汁到处去听成功案例,给孩子搞背景提升;有的说标化考试很重要,于是孩子托福还没上80,这边就报名了ACT培训;有的看别人家孩子都有夏校,加上周围宣传,所以夏校成了无数家长心中的执念,认为某某学生参加了某个夏校获得了名校录取,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

给这些家长的建议是,先认清自己有没有能力给孩子专业性的指导。你们的焦虑是因为你们不知道看上去繁多的申请准备要素背后彼此的关联和逻辑是什么,也不知道身边的留学机构、培训机构、校方他们不同的说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家长一定要避免道听途说,避免不确定的信息,避免四处打听消息,如果已经选择了值得可信的顾问,那么可以和顾问进行沟通,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果还在选择中,建议还是多从教育上的理念是否契合来选择机构,早点定下来,这样焦虑起码会在前期被均衡或者根本就不会产生。

也有的孩子自觉性较弱,要时常敦促和引导,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往往也显得更主动与强势,希望能够把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因为孩子学习效率不高,就想要尽量少走弯路,把孩子的所有规划提前制定好,甚至是包办,事事都要操心。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反而导致学生的依赖性更强,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全都交给父母就行,参与度与积极性都不够高,这样就变成恶性循环,家长因此也更焦虑。因此,家长要始终谨记自己的辅助角色,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循序渐进,有些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要让孩子明白,是他自己想去国外读书,是他在为他自己的将来努力,而不是父母想让我去一个好学校。

还有一个误区是功利心太强,有些家长们习惯用交易性的心态去看待申请。“我参加这个竞赛就会怎么样?” “我补了这个之后对我以后上名校有没有用?”这种交易性心态导致家长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只有目标,却没有想过可行性,如何推进,怎样去管理。

有个家长说,孩子高一就报名了好多门AP,这边托福首考不理想,那边还要上AP培训课,校内学习都忙不过来,搞得孩子现在很厌学,经常把培训课给翘掉,问我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拒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要在一个时间段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做好。有的内容该删减的就得删减,该调整的也得调整。不要指望所有一切都能如计划中那么完美,这是不切实际的。合理的规划路径和方法应该是按长期目标倒推,细化短期目标,提高效率,不断反思总结。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区分任务的紧急程度,细化任务,帮他分析计划将如何展开,如何完成目标。比如,把大任务分成小块,从简单的、小的任务开始着手,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执行留学规划方案。

最后总结一下,给家长们的建议是,个性化培养孩子,不刻意规划。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水平,顺应孩子的能力去规划,绝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其次,一边广泛帮助孩子探索发掘兴趣,一边给孩子足够机会夯实能力长板,多鼓励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就。要多给自己孩子一些信任,不要人为制造焦虑,了解一些申请当中正确的信息,相信你选择的机构,给孩子多一些空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引导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寻求应对方式。

说到底,在留学申请这场孩子人生中重要的大戏当中,家长可以是导演,可以是演员,也可以是观众,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成为主角。每一位为孩子教育奔走在一线的父母都令人敬佩,但如何有效的引导孩子做规划准备,帮助孩子摆脱迷茫和困惑,也是为人父母毕生都要不断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