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如何正确看待学术竞赛对留学申请的助力

上周末创时教育的陈老师带学生去上海参加了FBLA 中国区决赛。FBLA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商科赛事之一,每年有超过25万高中生参赛。由于FBLA属于对新手比较友好的商赛,并且提供了60余个不同的竞赛单元,非常适合对商科感兴趣,并且想要了解商科细分领域的学生参加。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发掘具体的商业潜能,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商业方向,更有针对性地为自己后面阶段的专业学习而努力。

众所周知,竞赛在申请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奖项填写到申请表格中的Honors栏目中,作为学术实力的强有力证明;另一种是将独特的竞赛经历写进文书,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学术热情、个人特点、团队合作能力等。

作为一个典型的商科竞赛,FBLA对于学生的考察比较综合全面。FBLA China的参赛分为3个阶段:初赛-中国区决赛-FBLA全球赛。初赛考察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为商科、经济相关知识,均和官方下发的资料有关,基本上认真阅读完资料,晋级问题不大。每个考点每个科目的前三名有资格晋级中国决赛,这三人也就自动组成小组。

中国区决赛分为商科&创业站和经济学站,今年额外增加了一个科技站。比赛形式为表述环节+客观题。表述环节根据选择科目的不同会有商业报告或演说。个人赛的部分则是当场阅读相关资料(比赛提供),然后完成客观选择题。最终根据大家在团队赛+个人赛中的表现,FBLA会向成绩优异的同学发出全球赛的邀请函。

单纯从奖项本身来说,参加FBLA至少要能晋级到中国区决赛才会有价值。但是由于竞赛单元很多,即便是在中国区决赛获奖,有的学员一个人团队奖+个人奖就能拿好几个,将来你也不可能全部填到申请那5个奖里面。如果能够晋级全球赛,才算是踏入了世界级竞赛的行列。

然而参加这类比赛的价值不能完全用获奖来评判。能获得好的名次,比如全国Top,晋级全球赛当然会对申请有一些帮助,往届获奖的学生录取了斯坦福、芝加哥、康奈尔、剑桥等各大名校,但是这些学生录取这些名校绝不是只凭借FBLA这一个奖。对这些学生来说,FBLA更重要是丰富经历,有的学生成为了FBLA学生领袖,对 “领导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学生则把FBLA看成是进入商科经济领域的启蒙。

这次去上海观摩FBLA比赛,陈老师的感触蛮深的。有很多上海的学生台上台下都是全英文交流。他相信这对我们南京的学生也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通过层层递进的竞赛和团队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和顶尖学生同场交流,同台竞技,也能了解自己在国际竞赛中的真实水平,看到自己跟北上广学生的差距,是一次非常宝贵的认识自我的经历。

即便没有获奖,也是给自己一次试错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是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比赛,把官方材料认真学习过,没有好好跟队友合作,还是根本就对商科不感兴趣。低年级学生试错的成本并不高,但是错过的成本却很高。很多竞赛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对自己专业方向尚不明确的学生,可以在高一阶段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或竞赛,来了解自己擅长什么,找到合适的意向专业。

所以我们认为不能狭隘地去看待竞赛,奖项名次证书并不是唯一的价值。综合来说,FBLA不同于纯刷题的那类竞赛,它内容丰富,并且是由学生社群运作,可以作为一个长期活动来对待,延续自身影响力,突出社区贡献。每年FBLA会在优秀的参赛者中选出每个省的主席/副主席,还有国家级的主席/副主席。通过独立运营学生社团(Chapter),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进一步从学术层面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参赛者们还可以通过层层角逐后晋级NLC(National Leadership Conference)全球站峰会,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商科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初步商业人脉圈、拓宽全球视野的绝佳机会。

而有些竞赛,比如美国数学AMC,属于刷题类的,如果能拿一个不错的成绩(不错的成绩指AMC 10拿到2.5%,AMC12拿到5%,晋级AIME),那至少是一个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材料,填进获奖列表多多少少能体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但是到底有多大帮助,其实还是要取决于你如何把参加AMC的经历融合进自己的目标中。

现在参加AMC的学生非常多,有的同学单纯只是因为身边其他同学都参加这个比赛所以也去参加。如果你要的只是填进获奖表格,那对申请其实帮助不会太大。举例来说,一个目标是美国Top30数学/STEM专业的学生,英国G5数学方向的学生,光有一个AMC的获奖是不足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应付大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也不能证明自己对数学的热情,这时候就需要其他的证明,校内课程方面挑战自己,比如AP微积分&统计,IB的HL 数学,A-Level 的Further Math;学术竞赛比如奥赛、ARML、HMMT、PUMaC、HiMCM等等;数学高含金量的夏校,比如Ross、SUMaC、PROMYS。这些并不是要全部都参加,也不是说参加了这些就稳稳能进藤校Top20,而是说你首先要知道你参加这些竞赛和活动的意义。

我们说活动或者竞赛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帮助时,建议参考三有原则,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目标,有热情(恒心毅力),有才能的人。而三点之中,招生官更看重的是有目标和有热情。你参加的活动和竞赛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你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在某些活动中?这段经历让你学到了什么?这些是美本申请文书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

有远大的志向,有热情谁都可以说,所以大学招生官会通过你做过什么来判断你到底是真的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真的有热情,还是随口编出一个目标来试图进入大学。这也就是申请大学时,你提交各种辅助材料的意义。其次,不管是竞赛,还是课外活动,取得成就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你抱着什么心态去做。用心的人能够把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做漂亮。不用心的人,哪怕参加一堆活动,拿一堆奖项,还是没法帮助塑造个人的标签,以此打动招生官。

最后,在报名竞赛和开展课外活动之前,你必须得评估一下你的投入时间和成本。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计划中的事,其次会不会影响到申请中其他重要的指标,比如GPA和标化。假如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或许这不是一个非常适合你的活动,不如把时间经历花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