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干货| 困惑于专业选择和院校定位?听听资深留学规划专家的建议

在此处添加文本段落

最近在接触了高一和初三家长们的咨询时,创时陈老师发现有几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是对于专业选择上的困惑;二是机构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学术竞赛上获奖;三是选校定位问题,这里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专业选择上的困惑

首先,对那些还是以美国为主要准备方向的家长们而言,应当先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体制的先进之处在于其通识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美国的大学生必须要接受基本的通识教育后才可以接受专业化的教育,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自然科学这几大领域。这一理念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因此,不管将来申请什么专业,都必须在本科阶段完成学校要求的通识课程。以纽约大学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 Science)为例,大部分基础专业都在这个学院下面,比如常见的经济,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生需要完成核心课程,包括新生研讨会、写作、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文化基础这5大类,比如申请理科专业的学生也要修人文课程、写作,语言类的课程,而申请文科的学生也要学高等数学,算法思维类的课程。

文理学院因此是本科申请时学生选择最多学院。文科类专业包括各种语言;各种地区文化研究,比如东亚研究、非洲研究、女权研究、宗教研究等;综合类专业比如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理科类专业包括数理化,以及环境课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天文学、认知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等。

除此之外,美国大学常见的还有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国学生常申请的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都是在商学院下,但一些顶级的商学院并不设置本科的课程。工程学院常见的专业有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还有一些交叉学科,像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工程等。

美国大学还会设置一些其他的学院,比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育学院等,但这些大部分只设置研究生教育,没有本科教育。

可见,和美国的研究生申请相比,本科阶段的教育更看重进入专业学习前的准备,选择很多,申请时填写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即可。即便选择的专业以后并不喜欢,大部分学校都是可以申请转专业学习的。甚至,专业方向不确定也是可以递交个人申请的。

就我接触的很多高一学生来看,大部分高一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所以首先要让他们对所有学科有一个准确的、一般性的了解。我们针对高一学生的规划,一般不会先把专业定死,而是会结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我们评估后对学生的了解,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创时的《VIP学员申请指导手册》里面详细罗列了美国大学的常见专业,美国大学前100学校的优势专业和排名等,让学生首先对大学专业有个全面的了解。

broken image

其次,我们会结合美国通识教育的理念,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比如,创时会给学员开阅读书单。我们都知道在美国,阅读是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核心,每所高中都有自己的阅读清单,要求学生一学期至少阅读10本书,这不光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更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锻炼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每周的外教口语课,让学生在与外教的互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英语水平。

活动规划方面,我们不光整理了上百种国际竞赛,会推荐给学员参加,还挑选出一些特别锻炼学生能力的竞赛,鼓励学员们挑战自己。比如写作技能是美国招生官非常看重的学术能力,美国大学也尤为看重学生参与公共话题的积极性,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此,我们特地挑选了纽约时报中学生社论竞赛,并邀请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目前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硕士项目的Nancy老师提供培训指导,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broken image

所以,家长们不用太过于关心什么专业好申请,或者什么专业好就业。如果孩子就是喜欢学习理工科,并且活动背景有非常明显的理工科倾向,那么确定理工科专业申请是比较适合的。尤其是像CS这样的热门专业,对于学生的匹配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具有专业性的活动和竞赛的背景能够让学生更具竞争力。但有的孩子就是兴趣爱好广泛,全面发展,那么可以先确定一个大的方向,至少知道自己是想学文、理、工、商哪一科,然后先进入相应学院的不定专业,进入大学后再进一步探索专业化的领域。

总之,不管是定还是不定专业,高中阶段要先打好一个文理兼修的基础,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对世界始终怀有一颗好奇心,一份求知欲,这样最后的申请结果一定不会差。最怕的就是那种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家长被申请和就业因素左右太多,选择了一个孩子并不感兴趣,特长也不在此的专业。实际上,美国大学各个专业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一定要以自我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

保证学术竞赛获奖

上周有家长在咨询的时候直接问到我们是否能够给学生保证学术竞赛的获奖,还说听说了个别机构或工作室是可以直接给学生安排获奖的,当然费用肯定不菲。我想问,这种全程机构代办是真的对学生好吗?

首先,从申请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提供竞赛成绩,是希望通过学生参加的竞赛看到学生在校内课程以外的学术兴趣和才华,其次更加看重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否得到提高和成长,最后取得的名次才是学生在这个领域是否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就。

在申请中,过度包装和不重视整体往往是最大的坑。许多学生在竞赛活动方面过度包装,以为有了几个大奖申请就稳了,在申请材料准备和面试上不够重视,文书和整体材料逻辑不合,这些漏洞在面试中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希望机构能够保证获奖是为了什么?肯定是想要冲刺排名高的学校。但是,越是排名高的学校,跟你竞争的对手往往都不缺这些硬性的奖项,这时候,反而是有趣、有特点的申请者更容易受到名校青睐。迷信获奖的学生,如果不重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呈现,无法通过整体的材料展示自己的能力、天赋以及潜力,那么光有几个奖,不足以被名校录取。

其次,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术活动及竞赛奖项应该校内课程学习的自然延伸,除了竞赛本身的价值外,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竞赛通常都会极大促进相关课程学习,在GPA、标准化考试、AP等方面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如果机构直接保证你获奖,那么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成长和提高。看起来在高中阶段和申请中走了捷径,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弯路。这种弄虚作假,过于功利的方式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不一定是好的。

创时从成立以来,初衷一直是回归教育本身,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一直以来,学术能力与跨文化适应能力弱是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两大短板,并成为留学生融入异国文化的阻碍力。我认为,对学生沟通能力、社交能力、领导力、热情、责任心、同理心等素质的重新关注才能改变这种境况。

因此,创时在规划和申请中拒绝帮学生代办,也不承诺保证学术竞赛的获奖,而是更多把精力放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现在准备留学的时间越来越早,服务周期也相应拉长,高一签约的孩子跟我们有3年的相处时间,在我们的耐心陪伴下,足以让一个孩子获得质的飞跃。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一个好的机构不仅是把学生送进名校,还应当与学生交心,满足孩子的互动需求、提升学生的体验感。这种以人为本,情感的连接,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今后的道路走得更加顺利。

学校的选择和定位

在学校选择和定位上,有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准确的定位,一般是期望过高的居多。这里,并不是说学生自身的实力不够,而是家长们对孩子高中的背景和历年的录取案例不够了解。这一点确实专业的机构对形势把控更加到位,学生和家长往往很难获取足够的经验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而就我本人来说,有超过10年从业经验,直接带了二百名以上的学生,接触和听说过的案例无数,更容易根据当下的形势,学生的背景,评估出学生所匹配的学校。

比如南外普高这几年的申请形势其实并不乐观,3,4年前范德堡、华盛顿圣路易斯、埃默里这样的学校在南外一年能录十几个,今年ED申请范德堡一个没录,华盛顿圣路易斯和埃默里都只录了1个。从南外出国生文集里,我们了解到,去年最后去范德堡的学生只有1人,去埃默里的只有2个,华盛顿圣路易斯有4个。可以看到排名20左右的美国大学,南外的录取人数是下降的。那么排名30左右的学校呢?去年南外最后选择就读纽约大学的学生有24个,今年ED阶段纽大在南外只录了4个,ED2据我们所知申请人数可能有40个,但是录取的只有2个左右。

也就是说,虽然看起来藤校的录取人数没有减少,但是2,30名左右学校的申请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对南外普高GPA排名100名以后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消息。特别是这两年美国大学将采取test-optional政策,那么GPA就非常关键。一个学生,如果GPA在南外200名,就算是托福刷到了115+,搞了大奖,也很难录到顶尖的名校。因此,在高一就正确制定学习目标和重点,考虑如何培养和展示个性化的发展才是南外家长更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还有,南外的国际班在加拿大、英国方向录的不错,但是每年录取美国前20的学生也寥寥无几,金中中美这两年势头不错,西北,杜克,康奈尔,范德堡,莱斯都有斩获,但这些也是建立在优秀的GPA之上,并且每个学生申请上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背景。然而,即便托福SAT满分,各方面都特别优秀也有没录取到美国前30的案例。这就需要机构去帮你分析和选择,因为美国大学特别看重学生与学校的匹配度,但是往往在家长眼中,只有排名。

以前面提到的纽大为例,今年南外中加在提前申请阶段纽大全军覆没,似乎纽大已经成为前30学校里面最受欢迎的学校。大家都知道ED要选梦校,有些人想冲一下目标高点的学校,但盲目的冲刺也可能会让自己丧失一个关键的机会。

今年创时的中加学员J同学,在ED时就选择了相对冷门的维克森林大学。这所学校文书多,并且尤为看重面试,但是不分控。这对擅长文科,并且标化成绩相对薄弱的J同学来说,正是不二选择,所以创时给他推荐了这所学校。在申请阶段,创时老师耐心与J同学仔细推敲,将学术、活动、背景、家庭、个性等各个部分极度融合,一条一条核对所有信息,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而维克森林因为申请的学生相对较少,学校有精力来安排面试。在申请到校友面试以后,创时外教老师对他进行模拟面试培训,寻找他与学校的一切关联,最终被成功录取。

broken image

另一个案例是南外A-level班的H同学。纽约大学一直是他的梦校,在评估了他的情况后,我们也十分赞同多元化的纽大是非常适合他今后发展的地方,所以在知道他有同学各方面都比他要强一点,也申请纽大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选择避开,认真帮他准备了申请材料,但是很遗憾在ED1阶段他并没有直接录取,而是被延迟到ED2阶段,学校很明确提出希望他继续补充他在学术方面新的材料,以便进一步做出评估。于是,我们在安抚H同学情绪的同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有条有理指导他提交高三上成绩单,递交补充材料,撰写追信,最终,他在2月17号早上5点,收到了纽大的录取通知。

broken image

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有多大把握能被录取时,一定要找专业机构做个申请评估。另外,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也别浪费太多时间,要听取机构的意见。总之,有机构的帮忙会让申请事半功倍,而找到一个不仅经验丰富,还能挖掘个人特点,陪伴学生成长的机构才是真正成功的保证。

本文系创时原创,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