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本申请季谢幕,网上有一堆各个大学的录取数据,具体到国内哪所高中录了几个,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前30大学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普遍不友好,部分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名额严重缩水,比如加州圣巴巴拉、北卡教堂山这些过去相对比较友好的公立大校。
今年有相当一部分硬性条件够申藤校级别的大神,最后勉强有一份前30的offer,或者混申其他国家拿到一些世界排名比较高的学校录取,只是很多家长不太能接触到这些消息。因为各大高中和机构都在晒喜报,各种大藤录取经验分享,给家长的感觉是孩子所在的高中录的很不错,好像周围全是录哈耶普斯麻的,全是我们能去借鉴的名校录取经验。
面对铺天盖地的录取宣传,我们如何坐下来好好反思与分析?
首先不得不说,美本留学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每年都说史上最难,很大程度是因为对留学申请不够理智,导致冲刺名校现在变成了一种潮流和内卷。大家也不管是不是匹配,反正SAT/ACT也可以不提交,申了再说,万一录了呢。这种惨烈而又盲目的竞争中,很多家长都把眼光放在那些“低分高录”的幸运儿身上,期待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有这份幸运。
事实上,真正的“低分高录”只有一种情况:学生的标化分数达标,学术能力强(体现在GPA高或年级排名不错,或者其他校外学术成果),文书、活动都很出彩,申请材料与申请的专业高度匹配,最终录取了排名很好的学校。并不可能出现课业成绩和标化都不具备竞争力,仅仅凭借文书包装、活动规划等方面下足功夫就能录取前20名校的(当然一些艺术类院校除外)。
通常来说,家长们能够获取到的录取信息往往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比如标化考试成绩,校内成绩,部分竞赛获奖等。分数高录的不好就认为是做砸了,而期待自己家小孩成为低分高录或者高分高录的那一个。然而,家长们一般掌握不到那些藏在海面下的冰山主体,那才是申请中更为关键的信息,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课外活动的亮点,文书的内容,面试的表现等等。那些低分录的好的学生在其他地方的闪光点和优势,在不为人所知之处的努力等往往是他们胜出的原因。而一些高分学生被拒的背后,也可能存在着不完全和他们本身状态有关的影响因素,因为美国大学要兼顾很多方面的考量,比如提高多元化、满足国际性、满足地方保护等等。
所以对录取案例,保持一份理性和淡定,是申请路上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如何正确看待身边的录取结果,当然这些是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美本申请规划指导得出的一些经验,实际上每所大学每年的录取倾向,招生政策都在变化,具体到每个学生还得要具体分析,但我相信美国大学招生官的眼光,录取结果好的学生一定是有他个人特色和亮点的,而录取结果不如人意的学生可能是申请材料存在一些短板或申请池内部竞争的原因。
首先要给大家强调一下申请池这个概念,从这几年的录取结果来看,申请池的影响因素非常大。通常来说,大的申请池分为两个,海高和国内高中。一般我们看海高申美本比国内高中要容易,因为招生官对海外顶尖高中更熟悉,很多高中就是藤校的feeder school,我们俗称藤校预备军。国内高中也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feeder school,比如上海平和,世外,北师大附属实验,深圳中学,以及南外等等。
这些feeder school的确更容易拿到好的结果,因为招生官对这些学校的认可度,学术可信度,往届学生的能力和实际表现,高中学术表现等心里更有数。但是相应地,这些一线名校的美本申请内部竞争更激烈。我们看南外,普高方面,美国顶尖名校每年会依据配给名额的方式分配一定数量的offer到南外普高,所以每年哈耶普斯麻这些学校都会录南外学生,基于每年录取南外学生在大学内的实际表现,来年固定的offer数可能略有细微增减。这也就是为什么埃默里、范德堡、纽大这几年在南外普高录人明显减少,甚至是不录,因为这几年都有去了就转学或者不去的现象。再由于给的offer数量有限或者比例差不多是固定的,哪怕你南外今年超过40个人ED申康奈尔,即使很多学生都非常非常优秀,硬性指标,材料都很不错,招生官还是只会选择其中最看对眼的少数几个,而这几个不一定是学术成绩最好的。
而国际班的申请池,以南外为例,IB难度高,课程设置更受美国招生官的青睐,认可度最高,相对而言剑桥班要稍差一些,中加班的课程则更不受美国名校待见。其他一些学校的AP课程越来越受认可,比如金中中美,仙外等,但是AP课程申请英联邦的学校,限制又比较大,要提前规划。在这种不能修改成绩的,学术严谨的国际班中,想要录取名校,首先GPA一定要高,要有影响力。国际班课程多、时间紧张,且可以实现全球对比,成绩不理想很容易被美国高校看出来,而GPA好,ranking高的学生,他的学术能力自然不言而喻。除了GPA和标化达标,还会看性别、家庭背景、申请的专业、体育特长、文书、推荐信等等许多因素,这种高度不可控性、主观性跟国内高考录取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只要达到了名校门槛,大家都有机会,这时候拼的不再是绝对分数,托福115和118没有本质区别,而是你这个学生在残酷的同校竞争中有没有别人没有的特殊亮点,是不是大学今年总申请池里面缺少的那种类型。
所以,我们看美国大学录取现在越来越多元化,会多试一些高中,如果招来的学生表现好,很有可能明年继续在这个学校录人,比如仙外这两年有越来越多前20的录取。而有些名校,因为录取结果相对集中,比如过去可能加州伯克利,南加州,北卡只是南外大神的保底学校,很多学生录取了也不会去,所以这些学校在南外招生人数就开始下降。这两年,很明显一些公立大学,以及像康奈尔这样的藤校,也开始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就是说,feeder school和国际班的背景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是优势,但如果学生相对不那么优秀,在一些新出现的国际课程班,排名靠前,也许更容易杀出重围。创时今年录取纽大的学生,托福最低的一个是99分,但是她的GPA有4.26。她的托福分如果放在南外普高,也许根本不会被纽大考虑,但是在她所在的高中,她的GPA足够优秀。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还有一点要展开谈一下,国内学生通常对推荐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方面,国际学校的推荐信就更难以把控,因为推荐信都是由学校统一准备,不允许学生看,老师都会根据对你的了解来写推荐信,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学生平时跟外教相处的好,表现好,推荐信的帮助会很大;而相反,外教看学生会从更全面的角度,不会仅仅用标化分来衡量,所以可能有些标化分高,但是活动一般,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许在推荐信上就吃了亏。所以在国际班的学生,要努力展示自己,给申学顾问和学科外教老师留下好印象。
说完了申请池的差别,下面再来说一下标化成绩怎么结合申请池来看。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有学生托福110+/SAT 1500+没有录到前30。其实,大多数的大学招生官,除了关注学生的标化分数绝对值,还会考核分数的百分比,以及你在你所在的高中的成绩排名,南外托福上110的学生应该超过了100个,那你在南外这个申请池里,你的110分也许还没有另外一个高中105来得有竞争力。而且,现在高分实在太多,但对很多学生来说,这种标化的高分反而蒙蔽了学生的双眼,打乱了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以及应有的申请策略,一味冲高,而忽视自己申请其他方面的短板,最后没有录到前30,这就是因为没有理性看待申请造成的。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同一个申请池中背景差异这个问题。同样是录取卡梅,申CS和申其他学院的录取标准就完全是两个标准,可能有的学生满分被拒是因为它直接申请的是CS,而低分被录是申请的艺术学院或者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里的一个和他兴趣爱好和背景非常匹配的一个冷门专业。所以很多家长们不要简单地用一个分数来衡量录取的结果,也不要认为只要标化分数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等到标化分数出来再考虑课外活动等等。分数仅仅是大学考察学生的其中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所有的申请材料来体现自己的综合实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化特征与大学的匹配,匹配程度越高,无论是申请结果还是孩子将来去美国读书的适应程度都会相对更高。只有那些目标明确,能够展现极致热诚的学生,最后才能真正的被梦想大学所发掘,获得理想的录取。
现在美本申请竞争确实太激烈了,我希望身边越来越多不走寻常路的录取案例,能够给家长们带来一些正确的启示。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们来说,高中期间合理规划精力是重点,怎么分配时间,如何倾向和权衡很有技巧也很关键,每一步都会对背景条件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最终录取。如果实在精力有限,没办法像牛娃一样做到面面俱到,那如何取舍做时间分配,如果把课外活动做出个人特色来,需要专业人士们来进行指导。
专业的留学机构在美本申请中的主要一个作用就在于,学生9年级到申请季,顾问可以帮助孩子做合理规划,将时间、精力、金钱用到点子上,这自然比申请季才联系顾问,没时间对背景条件进行优化,会有更好的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