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通过文书给招生官一个录取你的理由(上)

broken image

又到了一年一度构思文书的时间,最近跟很多学生讨论文书的时候,发现他们还是不知道文书的目的何在,说白了,文书就是告诉招生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在意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当两份标化成绩与活动不相上下的材料摆在面前的时候,招生官选择你而不是另一个申请者的理由。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本最近读过的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美国最多产、最有趣的社会学家”的查尔斯·蒂利的《Why?》

在这本书中,蒂利将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理由分为四种:惯例、故事、专业表述和准则。

惯例

在常生活中很常见,它不需要蕴含丰富的因果性说服力,也不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背景去理解,只要适合情境就可以。比如某天你有事请假没去上班,第二天上班,同事们有的就会问:“昨天怎么没看见你呢?”你就可以回答:“家里有点事儿。”或者“昨天身体不太舒服。”一般而言,日常生活中这种惯例式的回答是最多的,它的特性是“识趣”,即点到为止,它不要求对某事原因刨根问底,只要能保证社会关系正常互动就可以了。如果这时有个人非得对某个给定的理由穷根究底,非要问“你家里有什么事?”那么就显得有点“管闲事”。

故事

则在繁杂的事件中“拣选出少量行动者、行动、原因与后果”,用简单的情节呈现“简化版的因果描述”。比如“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就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由于伤心过度不久也死了”就是个有情节的故事。蒂利把故事称为一项“伟大的社会发明”,这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中,若想真正厘清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就必须通盘考虑“同步因果、增量效应、环境影响、失误、始料不及与反馈”等等要素。故事的魔力在于,它删繁就简、干净利落地排除这些棘手的因素,“借助于常识,而非专业技能,故事让这个世界易于理解。”

顾名思义,专业表述和准则两类理由要严肃得多。

专业表述

在司法、医疗、科技领域中运用较多,比如最近有个段子:

孩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爸爸看到了,不满这样写,就说:“日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说:“要正面宣传为主,要正能量!你去看看人家央视是咋写的!”

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说,还不够,以后你长大了当券商研究员,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资金零和博弈策略,爸爸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改革的新兴产业组合。”

爸爸接着说,孩子,如果你打算当科学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在研究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算法与实践。

这个段子的梗就在于用了专业表述来代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识性的描述,将本来很随意的陈述当成学术问题来分析,就产生了喜剧的效果。

准则

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应该很能理解,比如在部队里要求下级服从上级,你问为什么?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没有为什么,这是规定。”

从上面这四种给理由的方式来看,无疑,故事是最适合用来写作文书的。当然有的学生会问,专业表述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是申请研究生或者博士,那么当然要展示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专业度来,但文书,一般指我们通常说的PS(个人陈述),毕竟不是写论文,它还是一篇以展示个人为主要目的的叙述文,还是要以打动招生官为主要目的。而我们这些高中申请本科的学生,除了极个别在某个领域有大神级别的研究成果的,大部分学生的活动和课外兴趣爱好还是比较宽泛的,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打动招生官。

大家不要小看了故事的感染力。认知学家发现,人脑认识复杂的外部世界,是通过“小故事”(Narrative)去解读的,大脑喜欢小故事。小故事的重要特点是它能调动人的感情,所以懂行的政客从来不给选民上经济课,他们专门给选民讲故事。选民最喜欢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不怕敌人的勇敢故事”,另一个是“自我救赎的奋斗故事”。哪个候选人会讲这两个故事,哪个候选人就当选。小布什的反恐故事就是第一个故事,而他特别喜欢谈论自己年轻时代的酗酒等荒唐行为,就是为了衬托第二个故事。事实证明英雄何止不怕出身太单薄,简直是早年越差越好。奥巴马能当选也与这个故事有关,更何况这还是一个黑人的奋斗!当然奥巴马也讲了第一个故事,这就是华盛顿政客一片黑暗,一个年轻人敢想敢干来 “change”。选民对这两个故事都买账了。

招生标准

所以我们在构思我们的文书时,就要想招生官会对什么样的故事买账。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万变不离其宗,通常都是:

勇于挑战自我。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在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能够不畏困境,并最终成功逆袭。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敢于担当等等。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被那些好莱坞大片、超级英雄片所感动呢?正是影片里传达出的那种英雄主义,契约精神,自信乐观,努力奋斗,同情帮助弱者,追求正义等等鼓舞人心的精神,相反,那种自私自利,违背诺言,懒惰的形象大家一定不喜欢。同理,招生官也是人,他也逃不出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因此,写作文书的时候,我们先要确定一个正面的主题,能够反映出你身上最突出,最与众不同的品质的,然后讲一个好故事来完成这个主题,好比 “画龙点睛”,用GPA、标化分数、课外活动这些申请材料来画一条龙,但是大家画出来的龙可能都差不多,这时候你的文书如果能够感动,说服招生官,给他一个不能拒绝你的理由,让他觉得错过你这个学生将会是他的一大遗憾,那么可以说就是点睛之笔,就能够一飞冲天。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可能有点太理论了。后面我会结合几个具体的文书案例来给大家分析,其中有录取了芝加哥,斯坦福的文书,与大家分享怎么才能讲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