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ACT、新SAT何去何从?

2016. 6.11 ACT 事件 (点击阅读)

点评几句:

1 ACT 考试整体管理水平是有问题的。

2 整体取消考试,影响重大,体现了官方的决心和铁腕执行力。

3 不必夸大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应该调整心态,淡然面对。只要有实力, 可以参加9月ACT 和10月SAT ,仍然不耽误今年ED的申请。更不会影响11月,12月常规申请。如果没实力,这次考试也不会满意。

4 这种极具不确定性的事情的发生,对今后的申请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点事件说完,说点根本性的问题: ACT ,SAT 哪个更受学校青睐?

这个问题,家长常常问,见过的回答很多,基本都是模棱两可。

下面我们用数据分析,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学生的备考难度和美国学校的认可程度。

美国高校更认可SAT

我们分析美国本地学生使用的可靠性很高的录取数据,如下:

这里以东部的名校为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是考SAT 的(从人数上看,录取学生中,SAT 是ACT 的3倍)其实ACT的主办机构声望和管理能力都是远不如SAT 的主办机构 college board。CB是AP,SATII 的主办机构,AP是美国高中的核心)

在去年SAT 改革的时候,在很多人抛弃SAT 的时候,我写过一段话“ 短期来看,SAT考试遇到很多挑战。长期来看,College board一定压倒性战胜ACT。考试这东西,不是搞技术发明,看谁聪明有创意,举办考试的核心能力是声望,资源,影响力,运营团队整体能力。“

几年前我去国内某国际学校(ACT考点),考试前一天,整箱的ACT试卷就摆在办公室,无人看管。我当时想,要是有人拿一份,1个小时内做出答案就可以出售谋利了。。。

注意,我们讨论问题是从统计意义上谈大多数的情况。至于举个反例,某某学生考ACT去名校。 这个我讲过了,我们讲的统计意义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情况,给你的选择提出建议。要拿数据说话,上哈佛的有多少考SAT,多少考ACT?最新数据是86%的考生提交了SAT成绩,只有38%的学生提交了ACT成绩,这些提交ACT的孩子,又有2/3 同时提交SAT。考虑成功案例的话,盖茨,乔布斯都没上学呢,那你是不是不用去上学了。

今天的ACT事件令人震惊,但也可以说是注定发生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ACT这个大笨蛋,加上圈内这么多苍蝇,这种事情不可避免。

顺便说,ACT取消香港和韩国考场是绝对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泄题的人难到只在当地卖题吗? 卖题都是网络进行,假如台湾,新加坡有人买题,这种局部取消的做法,是某种意义上更大的不公平。

ACT ,新SAT 考试的备考难度
broken image

去年2015年,在新老SAT 改革的过渡期,同学们面临三个选择,新SAT,老SAT,ACT。当时,我们做过一个分析:应该全力准备新SAT考试。这个观点在当时是比较小众的。主流的观点是考老SAT,和全面转向ACT。

当时选择考老SAT的学生,一部分学生至今没有考出理想的老SAT成绩,导致规划混乱。比如SATII没有时间考;一部分学生老SAT取得了高分,但心虚(因为不少高分是因为使用了机经),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再考新SAT; 考ACT的学生,遇到今天的事情….

我们一贯的观点:拥抱改变,而不是想着保守和钻空子。今天看来这个策略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考试主办机构不能有严刑峻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考试必然走向作弊。 我们回顾一下这段发生在眼前的历史。 在2012年左右,SAT 2100+ 就算高分,可以申请任何名校。后来,有的老师和机构率先使用机经, 使得一部分学生受益,这部分学生平均达到2200+。 这时会发生什么? 广大的机构老师和学生都会心灰意冷,去追求答案。 SAT(ACT) 要求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普通同学经过6个月,几百小时的辛苦付出努力,才能有显著提升。而这些努力,却比不上考前2天死记硬背答案。今天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大幅提升吗? 但是分数却整体大幅提升。这里很多分数是有水分的。

当这些行业经验丰富的,研究能力不错的老师开始追求答案。答案就普及了,不少中型机构直接采购答案集体作弊。 但是,他们管的了员工,管不了学生。他们的做法,同学之间都会相互传播。 原始题目30万一份, 到了二级分销商5万一份,学生几个人团购 8000一份,2014 年12月一份SAT真题答案只要2000元。我记得那时候,学生根本没几个想学习的,都在打听哪里可以卖题,哪里的题可靠…

其实这次的举报人应该就是没有作弊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在老SAT时代就有过类似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或机构写举报信的情况。

用答案就像吸毒,用一次就会觉得其他事都没有意思。奋斗的快乐哪里比得上直接化学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的强大快感…潘多拉的盒子一但打开就很难关上。

新SAT改革,是一个契机。未来怎么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考试怎么变,世界怎么变,我们不变的态度是: 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管理时间。要为大学或者高中的学习准备基本的语言,阅读和理解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魅力。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一定可以应对考试,但可以应对考试不见得具备了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