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美本申请结束了,我该去哪所大学呢?

Fall 2023美本留学申请录取已基本谢幕。我们都知道,5月1日是美本申请的college decision day。大部分手握心仪offer的同学,已经定校并申请了I20,开始准备或已经拿到F1签证了。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还在纠结该去哪所大学。选择上哪所大学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它不仅会影响你未来四年,甚至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通常来讲,在比较学校时,主要会考虑的几点因素是:

1)学校的排名和声誉。但是,排名和声誉并不一定代表这个学校就是最适合你的学校。

 

2)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可以研究一下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但是,美国本科教育更多倡导的是全面的通识教育,而不是职业或者专业教育,除非申请的是像CS,会计等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并且,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也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要适当给自己留一些变通的空间和余地。

 

3)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些学生定校只看排名,低估了地理位置和学校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事实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区、郊区以及乡村)以及校园生活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跟外界、他人接触的范围和机会。结合我们服务的一些转学案例来看,有部分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目前大学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者学校环境而选择转学的。

 

因此我建议,可以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往的成长和生活背景来具体考虑地理位置和学校环境的比重。当然,如果你对某个城市或地区有特别的喜好或偏好,那么这个因素也需要考虑进去。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加州的院校,每年在UCSB和UIUC中2选1时,总会有很多选择UCSB的。

 

4)留学成本。留学费用是一个很大的开支,这几年美国大学学费一直在攀升,今年已经有一些大学涨到了9万美元。极少的美国大学为国际学生提供助学金,特别是本科生。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拿到奖学金,且数量不等。此外,除了学费也要考虑生活成本。所以如果对费用比较看重,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做出适当选择。比如这两年就有混申的学生最终选择了英国、加拿大或者中国香港的大学。

 

5)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社交环境。通常来说,美国东西海岸大部分学校是思想比较开放的,中南部地方还是比较保守的。但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vibe,这些更需要从往届校友处获得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比如我们有去了波士顿学院和维克森林的学生反馈说,因为学校国际生较少,相对比较“白”,对他们的关注度实际上并不像学校官网承诺的那样周全和包容,实际体验并不是太好。

 

之前也有一名来找我们做转学的福特汉姆的学生说,主校区并不在林肯中心校区,而是在布朗克斯的玫瑰山校区,实习机会并不像他想的那么多。而且由于学校隶属于天主教耶稣会,学生必须要修神学课,如果你对这方面不感兴趣,学起来很痛苦,那可能会影响你的GPA。NYU也是一所两极分化严重的学校,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没法接受这种处于繁华市中心又没有校园的体验。这些都是定校时需要纳入考量的因素。

 

另外,这几年,转学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曲线救国“就读名校的方式。美国大学不是特别看重学生原就读大学的名气,但非常在意学生的GPA。转学最重要的规划之一是提前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选择,来指导自己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的选课。所以根据目标设定而倒推,你选择就读学校大一大二选课要求,GPA好不好拿,这些也变成这几年学生在定校时会考虑的因素。

 

最后,说完上面这些选校时常见的因素,最终选校还是因人而异,要选择最适合孩子个性,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潜力,并为未来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做好准备的学校。有时候,在定性定量客观理性评估权衡的背后,花点时间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问一问“什么会让我快乐?” 有些学生更能够在结识更多新朋友的“大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有些学生相对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才更能集中精力去学习。大学阶段是扩展你的经验和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但这些挑战应该让你快乐,而不是痛苦。如果你真的不想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融入一个多元化的环境,选择中国学生多的学校也不是一件坏事。

 

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申请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考量结果,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每一位留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四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能幸福感满满!也希望各位同学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管学习多忙,也要多跟家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