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解密!哈佛面试官必问的问题,文书这么写不招都难 | 留美必读

前 言

在2016年,超过3.9万人申请了哈佛大学,但其中只有2100左右的学生被录取,录取率仅有5%。为了审核如此多的申请人,常春藤八大盟校每年会招募超过1.5万名校友志愿者,来帮助他们面试申请人。

吉莉安·拜尔(Jillian Bayor)就是这样一位校友面试官。她1995年毕业于哈佛并获得硕士学位,在1998、1999和2000三个申请季,她负责面试来自加州南部的申请人。她表示:

 

面试官其实更喜欢的是能够与他们正常对话的学生,而不是等待着问题,然后给出机械回答的学生。所以开放式的问题偏多。

招生官在面试时常会提出哪些问题:

1. 在大学学习中,你可能对什么感兴趣?

Bayor:这是个破冰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回到舒适区,同时也能够帮助招生官识别出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学生。

通常来说,对自己学习兴趣更明确的学生会更具竞争力。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比较含糊而空泛的。而那些自信的学生表现出的专注态度,则会让他们成为招生官更加关注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比如说“你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通过一系列关于兴趣的问题,面试官基本就可以判断出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哈佛的学习。

我们可以学到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

2. 你在学校中最消极的经历是什么?

Bayor:面试官的目的其实是了解学生如何应对这样的经历,如何回击的。消极的经历范围很广泛,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也许是学术上的,也可能是社交、生理方面的。

每个人都有面对被拒绝或失败的时候,你需要拥有处理这些消极问题的能力,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重回战场。

我们学到的第二点是:与挫折为友,不要害怕谈论失败。

3. 你不在学校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Bayor: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专注型,一类是爱好广泛型。爱好单一还是广泛,谈不上孰优孰劣,关键是你是否独特。相比于其他申请人,你是否有不一样的课外活动,能够引人注目呢?是什么可以区别你与其他同学呢?

我们可以学到的第三点是:不要纠结于参加多少活动,你应该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参加这些活动。

4. 你最近读过什么书?

Bayor:实际上,名校喜欢的是那些交流能力可以达到成人水平的学生,他们对于很多话题的认知都具有成熟的高度。通过这个问题,面试官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足够求知好学。

面试官期待的是较为严肃认真的作品和观点,比如说学生可以从纽约时报了解有根据的新闻来源,而不是仅从脸书上看新闻。

所以第四点建议是:养成阅读经典读物的习惯,淡化娱乐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5. 你最近参加的文化活动是什么?或者你最近做了什么?

Bayor:这是个多样性问题,不分阶级不论贫富。关键在于你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并且是有意识地去参与,而不是无所事事地刷Instagram。

如果你的回答是“我住在肯塔基州,我参加了最近的民俗艺术节”,与回答“我去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一样的。

我们学到的最后一点是:要有实践和行动力。

耶鲁的招生官在给申请者的建议中提出这么一段话: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组建一个多元的,全面发展的新生群。也是我们会招收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许我的答案让你们还是不满意,但是我们非常确定的是——申请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存异,而不是求同。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名校喜欢的学生需要有自主独立的精神,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事物保持好奇心,目标清晰而且主动参与。

这样的问题应该被更多家长所熟知。了解世界名校对于优秀学生的定义,才能正确培养孩子。学生需要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而不能仅关注课内的学业,有了丰富的经历,才能提升个人认识,这些开放式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SAT和TOFEL等标准化考试,进入了最关键也最复杂的环节:文书撰写。

官方数据显示,斯坦福大学连续五年的申请人中有69%都拥有SAT2400分的完美成绩,更别提全A的GPA,可最终被录取的人数还不到申请人的10%。因此,抛开学术表现,文书似乎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与明明白白可量化的分数不同,文书往往更主观,再加上不透明的录取标准,我们总是感到很难掌握其中的套路。

关于如何撰写申请文书,哈佛大学毕业的Jessica给出了以下六点建议:

1. 十项全能?不,深入挖掘一两项。

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并为之投入大量精力和热情的人;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所以,这样的文书只能说明申请者要么夸大其词,要么在每一项任务中浅尝辄止。与其在文书中填满杂乱无章的活动和爱好,不如深入挖掘一两项更令人印象深刻。

2. 临时抱佛脚?不,越早准备越好。

我们切不可一味只在乎SAT和TOEFL考试,却把文书留在截止日期之前匆忙赶工。Jessica本人斩获多所藤校offer的文书就是耗费了她几个月的心血才最终成稿的。

同样一个人,因为文书撰写的不同,很可能给人的印象却截然相反。文书撰写从角度的确定,到材料的选取,再到内容的斟酌,无一不需要我们反复思量和再三推敲。

3. 长篇大道理?不,学会讲故事。

比如我这篇文章性质类似于说明文,以功能性为主,主要都是干货,没什么故事好讲,这样的文章自然有它特定的目标受众和存在意义,但文书写作却不在此列。

招生官不会花太长时间去审阅一篇文书,只有读起来引人入胜的内容才能留住招生官的目光。

4. 辞藻华丽?不,内容为王。

招生官不是教授,申请文书也不是学术论文,把文书写得晦涩难懂并不会让人觉得多么上档次有内涵。

好的文章并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智识上的提升。因此,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过度雕琢语言,莫不如多思考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打动招生官。

5. 只突出自己优秀?不,还要展现对大学的热情。

文书中不仅要写明白自己有多优秀,还要讲清楚自己为什么适合这所学校。而“适合”与否需要以了解为前提。

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校,我们要把文书定制化。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在撰写文书前我们应该对目标学校进行深入研究,有机会的情况下去校园做实地考察,试着联系这所大学的教授和校友,然后把我们对学校的理解和自己为什么适合这所学校写到文书里,让招生官实实在在地看到我们对学校的热情。

6. 只讲眼前?不,凸显未来影响力。

名校之所以持续上百年依然处在名校之列,一来是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为母校填光增彩,二来是毕业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通过捐款来回馈母校。

在挑选素材和考虑文书角度时,学术成绩也罢,课外活动也罢,我们并不是要让招生官看到自己眼下是如何优秀,而是要显示出自己未来能够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潜质。

这些建议并不难理解,但能否彻底执行却不简单。无论是已经写好文书,还是正在撰写文书,我们不妨都从这6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一下,看看哪里是能够加强改进的。最后,希望一篇精心准备过的文书能为大家敲开心仪学校的大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霸公社